對于中國奶業來講,相關的政策文件、若干意見以及奶業大省都在做奶業的發展規劃,包括很多乳品企業、集團都在說中國奶業會迎來更好的明天,我們如何看新形勢下中國奶業面臨的機遇與發展?
第一,看國際,奶業市場是開放的。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奶制品進口國,我們做奶牛養殖不能光干自己的,不了解國際形式的變化。IFCN預測的全球奶類預測,2017年增長率是2.3%,每年會增加1600萬到1700萬噸原奶。如果是奶粉的話應該是增加200多萬噸奶粉,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增長?因為全球人口將來會增長到87億,到2030年,全球龐大的人口,尤其是像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奶制品,所以全球會有一個增長。
另外我們再看牛奶,牛奶產量2017年是5.1億噸,大概預測2018年是8.1億噸。今年1到9月份全球奶類增長幅度是2.2%,低于平均的2.4%。
在當前原奶生產的情況下,包括奶類和原奶,大宗乳制品拍賣價格是呈現下降趨勢。就未來走勢來看,原奶最終是要變成奶制品的。首先,是全脂奶粉價格還在降,另外黃油價格也從高跌下來了,包括切達奶酪的價格也在往下走。荷蘭綜合銀行預計乳制品大宗商品窄幅調整。
再一個看主要的奶業國家的養牛情況,中國的貿易對象新西蘭和美國,新西蘭產奶季同比增長了0.9%,從這兩年新的產奶季來看,2017年到2018年奶產量沒有超過前幾年。另外,美國是一個大的變數,最近美國增產非常大,增了3%,但由于美國東部銷售不暢,倒了6.6萬噸的奶。
從國際市場角度來看,石油價格的上漲和人民幣的貶值也會導致我們的成本上漲。人民幣貶值近貶值了10%,這對中國的進口是相當不利的,要比原先多花10%的錢去買奶粉。這些是我們要密切關注的。
所以,從國際國內市場情況來看,我們全球奶類增速在安全范圍內。其中“美國”是一個變數,還有一個數字就是世界奶制品的庫存的數量,從當前來看,尤其是中國已經沒有庫存了,現在還缺奶,所以加工要消耗掉原奶。石油價格的上漲、人民幣貶值會推動飼料成本的上漲,養殖成本會上升,但是,中國原奶的價格不會往下跌落。此外,乳制品市場還受世界市場經濟和貿易的諸多不確定性的影響。
就國內情況來看,我們現在有多少“家底”和“產能”?據我們調查國內荷斯坦奶牛連續五年下降,2014年還有857萬頭荷斯坦,2017年有773萬頭,2018年低于700萬頭,我們的荷斯坦奶牛已經不多了。從大的區域來看,北京降了40%,天津降了30%,上?,F在不到兩萬頭,這些城市基本都少了一半的奶,包括廣州。從調研情況來看,規模牧場大概6400個,500頭以上的占到了37%。另外我們國家一年還能生產多少商品奶?2017年不到3000萬噸,只有2740萬噸,我們說的商品奶是最終成為商品的牛奶,很多牧民自產自銷的數字也不清楚。
當前,南北奶業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平衡,未來南方嚴重缺奶,會“搶”北方的奶。因為南方因為環保的問題很多養殖場都關了,南方未來的乳品消費市場需求量是非常大,南北奶業市場不平衡問題會日益加劇,我們怎么辦?從奶業平衡上來看,會影響我們奶業發展,但是從整體來看,環保依然是大問題。
目前來看,南方原奶產量只占10%到20%,需求量55%。南北方奶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會造成南方“騷擾”北方奶源現象的加劇。此外,還存在一個不平衡,原奶產量上半年和下半年不平衡,主要原因在于高溫。受天氣因素影響,從原奶產量上來看,上半年多10%,下半年則減少20%。
總結了國內做的調研,未來五到十年中國哪一些地區可以養奶牛?兩廣、兩湖、兩江都不可能,北京、天津、上海又不支持,那么,未來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黑龍江、新疆、山西、遼寧、寧夏等地區既有養殖企業又有養殖歷史的地方將成為養殖重點區域。
那么原奶價格和2019年價格會如何?首先,未來第一個影響因素就是消費,今年乳制品產量有所上漲,除了相關部門以及媒體對于國內乳制品正面宣傳力量的強大之外,也要珍惜消費者對于國內乳制品的信任,使得奶價進入了上升的通道。在消費旺季疊加因素,原奶價格開始上升,尤其是不同的區域上漲的不一樣。西部和中原上升比較快,東北和內蒙上漲的比較慢。
此外,生鮮乳的成本也上漲了,下半年上漲了一毛錢,最近漲的快。另外還有中美貿易戰,我們今年苜蓿草進口量會減到90萬噸,因為牛少了,規模牧場效益受到影響。燕麥草也一樣,同比降了10%,國內規模牧場今年上半年確實有困難了,奶價低效益下降。
國內奶業2018年奶價的上漲是多重因素所制。首先,奶源會是瓶頸,其次,國際乳制品價格走低,會對中國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包括國內原奶價格的問題,我們都需要深思,并且要規劃2019年的市場發展。
2019年原奶市場產量應該平衡或者多一點,明年上半年比今年上半年應該好多得多。因此,我認為明年應該更好保護奶源,給養殖者一個更加合理的價格,減少奶牛和牧場的淘汰和退出,不然沒有奶牛了,中國奶業會出現大問題。要知道,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牛起碼需要兩年時間才能產奶。
從國家層面來看,是如何應對?在上月結束的D20會議上,明確傳達了,中國奶業不能依賴于進口,不能失去朝陽產業。加強以奶農規?;B殖為主體的奶業生產和經營體系;大力發展適度規模和家庭牧場;發展家庭牧場+合作社+公司的模式;鼓勵養殖企業發展區域性、民族特色的乳制品加工業。強化乳制品加工企業的帶動作用;要做負責任的企業,利益在波動時,往往奶農在承擔風險,深化上下游利益聯結機制,整頓生鮮乳收購秩序,地方政府負責監督和檢查合同的履行和規范,嚴厲查處霸王合同和收購中的潛規則,強賣強買飼料、獸藥、設備等行為。要明白,奶源基地一旦失去,猶如“中興事件”,被別人卡脖子,一定要有自己的奶源基地;堅持開放條件下發展奶業,抓好質量安全,再不能出事了,也希望乳品企業在未來發展中不要太“短視”,為了一個億損失幾十個億。
奶源主產區黑龍江、內蒙古這些省都在做規劃,提高競爭力技術措施非常重要,節本增效,在奶牛養殖層面要保持最基本的用量降低成本。要做好飼喂成本的控制,可以養殖奶牛也可以發展養殖肉牛,要因地制宜的尋找飼料替代來源、擴大進口渠道,強化奶牛熱應激的管理。
從乳品市場來看,中國乳制品最有潛力的是酸奶,之后就是健康型功能性酸奶、白奶、黃油等。所以從細分市場來講,2017年、2018年常溫酸奶成為企業高增長率產品,乳飲料產品會出現負增長。
從十三五以及未來10年我國奶業政策和技術對策來看,未來奶業市場發展將從提高飼料轉化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國家奶牛群體改良計劃具備了核心母牛群,提高奶牛的長壽性,從3胎增加到3.5胎;重大疫病根除計劃;發展乳肉兼用奶牛等方面進行。
從政策層面來看,要從培養消費市場,調整加工方向,增大大眾乳制品的消費比例;·發展種養結合的奶業,國家糧改飼工程、振興奶業苜蓿工程·強化以奶農規?;B殖基礎性地位,地方政府強化對生鮮乳收購合同的監管;·做強做大加工企業,培育品牌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創新奶業生產經營體制;·建議國家嚴格執行還原奶標示,加強奶業的正面宣傳力度,避免盲目的誤導消費者的片面宣傳等方面進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