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奶牛場規劃設計是一項系統龐大、復雜的工程,而這項龐大工程的第一步就是奶牛場場址的選擇,奶牛場場址的選擇直接影響到以后奶牛場的運行成本和管理成本。在選擇場址之前,應仔細查閱、研究關于奶牛場建設的國家、行業、地方性法律法規和規范,避免所選場址與之相悖。同時應與相關的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如發改部門、土地管理部門、環境管理保護部門、農業和畜牧管理部門等)取得聯系,獲取指導性意見,以便在選址中少走彎路。
理想的奶牛場場址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地勢
場地要避風向陽、干燥、避免形成空氣渦流。至少高出當地歷史洪水的水線以上,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以避免洪水的威脅和減少因土壤毛細現象導致水上升造成的地面潮濕。地面相對平坦且稍有坡度,地面坡度1%-3%較為理想,一是可以降低施工的土方量,二是有利于奶牛糞便的清理和運輸,三是有助于整個場區的組織排水。
二、地形
為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省建設投資,而且滿足衛生防疫的要求,較理想的是長方形的地塊,注意避免狹長形和多邊形。用地不應占用農田,最好利用荒地建設,并且盡量利用林帶、山嶺、河川等作為場界的天然屏障,使奶牛場與外界環境相對獨立。
三、水源
水對奶牛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水源的質和量都需要得到保證以滿足奶牛飲用和場區其它用水需求。盡量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屬封閉水源,受污染的機會較少。但是地下水往往受地質化學成分的影響而含有某些礦物質成分,有時會含有害物質,因此應事先做水質檢驗。
四、土質
應該選擇透氣透水性強、毛細作用弱、吸熱性和導熱性小、質地均勻、抗壓性強的土壤。土壤分沙土、粘土和沙壤,奶牛場應該選用沙壤類土壤為最佳,沙土次之,粘土最差。
五、周邊環境
交通要便利,便于飼料和原奶的運輸。奶牛場用電量比較大,應該保證充足的電力供應。另外,奶牛場的場址也要符合獸醫衛生和環境衛生的要求,避免受到周圍有害氣體、噪聲的影響。同時保證奶牛場不能污染到水源、惡臭影響到周圍居民的生活等,因此場區距鐵路、高速公路、交通干線不小于1000米;距一般道路不小于300米;距其他畜牧場、獸醫機構、畜禽屠宰廠不小于2000米;距居民區不小于500米,并且應位于居民區及公共建筑群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處。
六、占地面積
建設用地的大小應符合奶牛場的養殖規模,根據經驗,選址時可按每頭成母牛70-80㎡ 估算所需場地面積。大體上可以換算為1畝建設用地對應10頭奶牛。
七、周邊配套田地
為滿足場區飼料種植和糞污消納,根據我國的南方和北方種植結構的不同,北方地區每頭奶牛需配套4-6畝田地,南方地區每頭奶牛配套2-4畝田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