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撐和運動器官,通過肢蹄運動可以充分發揮心臟供血功能和消化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運動。蹄的健康是直接關系到奶牛的優良性能能否發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隨著飼養方式的迅速發展,蹄病對奶牛業的危害越來越大,“蹄病”是每個牧場管理中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為此,中博農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淺談一下蹄病的常見病因、癥狀和危害。
一、奶牛蹄病的幾種常見病因
1、營養因素
① 為了片面的追求奶牛產量,給予奶牛精料過多,而又缺乏粗飼料,而精料中的大量淀粉可以使產乳酸的革蘭氏菌在瘤胃內過度繁殖,產生大量乳酸,使瘤胃內酸度增加,造成消化技能紊亂,造成消化道疾病,嚴重者發展成酸中毒。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瘤胃內環境的破壞可以使胃粘膜的抵抗力降低,屏障作用減弱,使內毒素等有毒物質進入循環系統。此外,在瘤胃炎癥時,肥大細胞釋放的組織胺進入血液循環,誘發蹄葉炎。
② 其次是Ca、P比例的不當或缺乏。鈣過多影響磷的吸收,磷過多影響鈣的吸收。無論鈣缺乏還是磷缺乏,無論高鈣低磷還是高磷低鈣,都容易造成鈣、磷代謝障礙,引發奶牛肢蹄病,特別是骨質疏松癥。
③ 日糧中鋅缺乏,影響蹄質角化過程,容易引發腐蹄病。
④ 日糧中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缺乏是引發奶牛肢蹄病特別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原因之一。維生素D的來源主要是經日光曝曬制的優質豆科或禾本科牧草。因此,粗飼料特別是干草品質不良是引發奶牛肢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疾病因素
酮病、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等疾病都與蹄病有相關關系或有較大影響,應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治療蹄病。高產奶牛如果飼養不當,發生酮病后很容易繼發蹄葉炎。蹄葉炎以及與其有關障礙的發生,通常是在產犢幾天前直到產后幾周之內發生。在這個時期往往是精料增加很快,優質粗料(較長的)采食量減少,引起瘤胃酸中毒,有毒物質進入血液循環,這對蹄葉炎的發病影響較大。
3、管理因素
牛舍潮濕,糞污堆積,環境較差,地面堅硬,運動場坑洼不平,長年積水,有尖銳物或有堅硬的棱角,都容易引發蹄肢病。
4、遺傳因素
奶牛蹄部性狀遺傳系數為0.6,且與生產性能成高度正相關。
二、有什么癥狀和危害?
奶牛蹄病的主要癥狀就是站立不穩,肢勢不正,跛行,產奶量急劇下降,局部紅腫熱痛,體況消瘦,引發繁殖障礙,起臥困難。蹄底被異物硌傷,穿孔造成蹄底充血潰瘍。蹄間隙潰爛,有惡臭分泌物,有腐敗味,有的蹄間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質部呈黑色,用叩診錘或手按壓蹄部時出現痛感。也有由于角質溶解,蹄真皮過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球節感染發炎時,球節紅熱腫脹、疼痛。嚴重時,體溫升高,食欲減少,嚴重跛行,甚至臥地不起,消瘦。用刀切削擴創后,蹄底小孔或大洞即有污黑的臭水或濃汁噴出,趾間也能看到潰瘍面,上面覆蓋著惡臭的壞死物。重者蹄冠紅腫,痛感明顯。
綜上所述,奶牛蹄肢病的發生是有很多因素引起的,在奶牛實際飼養過程中,要注意以上諸多因素,齊抓共管,才能有效降低蹄肢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