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奶牛,尤其是泌乳牛而言,擁有一個舒適的“家”不僅可以提高奶牛的生產性能,而且對于產奶量和原奶質量的提高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此外,由于我國地理環境所影響,與同緯度其他國家相比,有著溫差較大的氣候特點,因此如何依據我國各地區的不同氣候特征對泌乳牛舍進行合理設計,建造出因地制宜的各樣模式的泌乳牛舍受到越來越多牧場主的關注。 
Q: 在規?;膛鰞?,有著不同建筑形式的泌乳牛舍,效果最好的是哪種? A: 現如今,世界上的泌乳牛舍按照通風方式不同可分為自然通風牛舍、隧道通風牛舍和低屋面橫向通風牛舍三種。其中自然通風牛舍不僅依靠運行成本低、舍內環境舒適等優點成為散欄式飼養技術產生以來運行最久、流傳最廣、適用于各種氣候環境(除極端惡劣氣候)的牛舍,而且也是我國規?;B殖場內選用率最高的牛舍。 自然通風牛舍是滿足奶牛對清潔、干燥、舒適和安全的需求,極大地有助于減少奶牛物理性創傷、微生物傳染而引起原奶質量下降情況發生的“大功臣”,同時在自然通風牛舍中能夠起到關鍵作用,讓設計者花心思最多的則是畜舍通風。
良好的畜舍通風是改善畜舍內小氣候的重要措施。不論在任何季節,適當的舍畜通風都是必要的。對于普通畜舍、暖畜舍和可調式畜舍而言,畜舍通風系統的設計應該注重為奶牛提供提供適合的通風環境,確保足量的新鮮空氣進入室內,以便降低室內溫度和相對濕度。一般來說,舍內的溫度不應該超過25℃,舍內濕度保持在80%左右即可。同時,保證牛舍的適當通風,還可以減少牛舍內的不良氣味、氣體、灰塵和病原微生物數量。 一般而言,牛舍通風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依靠風壓和熱壓為動力的通風,被稱為自然通風;另一種是依靠機械為動力的通風,這被稱為機械通風。 
Q: 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自然通風牛舍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A: 比如說一棟長189米、寬30米的自然通風牛舍,在工藝設計上需要注意的是:在牛舍中間應該設計一個5米寬的飼喂通道,在飼喂通道兩側安裝自鎖式頸枷,利用TMR進行雙側飼喂。在采食通道和清糞通道的設計上應分別設定為4.2米和3.3米寬,這樣可以滿足奶牛的自由采食及自由行走的需求,并能達到機械化清糞設備能自由出入的需求。臥床需采用頭對頭的臥床形式。整個臥床后擋墻之間距離應保證留足5米來滿足奶牛的休息需求。此外,擠奶通廊應該設計為9米寬(糞溝設置在擠奶通廊處,若糞溝不設在擠奶通廊則可做到6米寬),設置在牛舍長向的中間,方便奶牛擠奶。 在建筑型式方面,該自然通風牛舍應該選用輕鋼結構。最佳建造坡比應為1:3的30米跨雙坡,開間(住宅設計中,住宅的寬度是指一間房屋內一面墻的定位軸線到另一面墻的定位軸線之間的實際距離。)應為6米??v向設計6排立柱(擠奶通廊處9米),檐高(設計室外地坪到屋檐底的高度)為4.2米,脊部直接開600毫米的縫便于通風(也可以配置小鐘樓或者老虎窗);側墻高設計為0.4米,側墻以上在另外設置1.2米高的隔欄(寒冷地區需要卷簾維護);山墻(沿建筑物短軸方向布置的墻叫橫墻,建筑物兩端的橫向外墻一般稱為山墻)開設飼喂通道門和清糞通門(敞開式牛舍為隔欄門,封閉式牛舍為卷簾門,山墻需要封閉)。
對于設備方面來說,自然通風牛舍所需的基礎設備主要有方便奶牛配種、防疫、檢查、治療等工作的自鎖式頸枷;用于奶牛休息、有利于提高奶牛生產性能的自由臥床;用來滿足奶牛飲水需求的飲水槽;用于奶牛分群和轉群時倒流的隔欄門;環境控制設備主要有用于奶牛降溫和輔助通風的風機以及在極端天氣里用于保暖、通風的卷簾;此外刮板、鏟車、滑移裝載機等清糞設備也是舍內所需的必不可少的設備。 
Q: 在我國南北方,自然通風牛舍在設計上有哪些差別? A: 由于我國南北方氣候差異較大,因此,南北方自然通風牛舍在設計上也存在區別。在南方養殖場內可做成開敞性牛舍,在北方可以做成相對封閉式牛舍。另外,考慮到牛舍通風和保暖的效果能夠達到最大化,跨度(建筑物中,梁、拱券兩端的承重結構之間的距離,兩支點中心之間的距離)調節幅度保持在30米——32米即可,檐口(是指結構外墻體和屋面結構板交界處的屋面結構板頂)調節幅度為3.9米——4.5米為好。 在南方地區養殖廠內,為了減少奶牛的熱應激,應把牛舍的設計重點放在如何使通風降溫效果達到最大化,此時把跨度加大、檐口增高則可;而在北方地區的養殖場,在冬季應主要考慮在保證良好通風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為牛舍保溫,為奶牛保暖,此時就應該減小跨度,降低檐口。 此外,當前值得每位養殖者應該注意的是:不論在自然通風牛舍還是在其他建筑型式的牛舍,只有不折不扣的加強對牛舍以及周圍環境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才可以保證原奶質量安全和奶牛牛體的健康,才能使牛場主獲得長期穩定的經濟效益,進而促使其向可持續的規?;B殖場發展。 |